当人们用水泥建造马路或者桥梁时,常常往水泥上浇水;造好以后,总在上面铺上一层湿稻草,挂上个木牌,上头写着:“行人止步”。隔几天,这块木牌才会被拿掉。此时,原来轻飘飘的粉末(水泥)竟然变成又硬又结实的石头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水泥是用石灰石、粘土等配制成生料,经过高温煅烧成熟料,然后掺入一定量的石膏等物,再经过磨细而成的一种胶结材料。按照化学成分来说,它主要是钙的硅酸盐、铝酸盐等的混合物。这些东西,都能与水化合而变成水化物。
当人们把水泥与水混合时,这场化学反应就在水泥颗粒的表面进行。渐渐地,水分深入到水泥颗粒内部,发生水化反应。水泥小颗粒水化后,体积变大,颗粒间的空隙减小,最后连成一块。这样,时间越久,水泥就越来越硬,密度也越来越大。最后,终于结成大块大块的“人造石头”。
一般来说,从水泥变成“人造石头”,通常以28天龄期的强度代表它的强度。在变硬过程中,水分是不可或缺的。水泥可以在河底、海底结成硬块、发展强度,却不能在脱水的条件下结硬、增进强度。人们在水泥上浇水、盖上湿稻草,都是为了使水泥在变硬过程中,有足够的水分。
平常,水泥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,而是与砂子、小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成“混凝土”。在混凝土里,水泥起着胶凝的作用,把号称“一盘散砂”的砂子与坚硬的小石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,使它们变得又紧密又结实。
现在,水泥成了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。盖房子、砌高炉、修水库、筑堤坝、造桥梁、铺公路……样样都离不开水泥。
水既然能使水泥变硬、结块,那么在保存水泥时,就应当注意千万别让它受潮,更不可以被雨水淋湿。即使在干燥的地方,水泥也会吸收空气中少量的水分而变硬。平常,水泥袋上总是写着水泥的出厂日期。一般来说,出厂半年后的水泥,就失效了,不能再拿来使用。
如今,人们制成了能在24小时内就结硬的快硬水泥,来适应特殊的需要。
大家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,不同于烧结陶瓷,要使水泥变硬,需要把它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。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其中的原因,要从水泥的化学成分说起。水泥的主要成分是钙的硅酸盐、铝酸盐等的混合物。这些东西,都能与水化合而变成水化物。水泥小颗粒水化后,体积变大,颗粒间的空隙减小,最后连成一块。这样,时间越久,水泥就越来越硬,密度也越来越大。最后,终于结成大块大块的“人造石头”。
水既然能使水泥变硬、结块,那么在保存水泥时,就应当注意千万别让它受潮。而且,一般来说,出厂半年后的水泥,就失效了,不能再拿来使用。